從往年的“年年有餘”到今年的拒絕“剩宴”,馬年春節期間,省城不少市民的餐桌有了新變化,節儉、實惠、健康悄然成風。家宴瘦身大年三十晚7時許,礦機社區的羅大媽家,全家7口人開吃年夜飯。餐桌上的飯菜簡單但卻營養豐富,涼菜不多以素菜為主,熱菜只有三道:魚、蝦和排骨,主食則是餃子。羅大娘說,往年除夕,她從上午就開始為年夜飯忙活上了,一頓飯涼菜、熱菜足有20多道,光“硬菜”就有米粉肉、醬梅肉、紅燒肉等,7個人根本吃不動,最後都會剩下一大堆,非常可惜。今年,受“光盤行動”的影響,再加上孩子們的開導,她和老伴決定改變“年年有餘”的老傳統,精打細算,拒絕浪費。春節期間,省城不少居民餐桌上的飯菜,都比往年節儉實惠了。健康節儉不再唯豐盛論,健康、精緻就成了家庭主廚的“賣點”。以綠色和清淡為主,是勝利東街社區高女士家今年春節的飲食特色。高女士說,每年春節走親訪友,最發愁的就是吃飯,家家都是大魚大肉,吃得並不舒服。今年,她決定擺素宴,還專門買了菜譜學做菜。高女士的素菜受到親朋們的一致歡迎,特別是“碧玉白菜捲”這道菜,點贊率最高。雖然做這些精緻的素菜要多費點時間,但不僅節約成本,大家還吃得健康。兩個豬頭、十斤牛肉,本以為做多了,結果剛過初二就吃完了,真是沒想到。新開南巷社區的劉大爺今年春節首次自己動手煮熟肉,“意外”受到“追捧”。劉大爺家往年都是買現成的熟肉,不僅花錢多,而且質量難以保證,今年他專門拜師學藝,在家裡煮了牛肉和豬頭肉,結果這兩道菜幾乎頓頓“光盤”。交流心得為了倡導節儉過年的風尚,春節前後,一些社區和居民還組織了經驗交流會,讓鄰裡街坊相互交流節儉心得。年貨如何存放是不少市民關心的問題,礦機社區的一些老年居民春節前為此專門前往菜市場,向菜販咨詢了存放蔬菜水果的方法,再傳授給鄰居們。陳大爺介紹,葉類蔬菜最重要的是保持水分,一般的方法是在葉子上噴點水,用報紙裹好放在陰涼處,也可以用白菜葉子包裹保存。程家村東社區的楊女士是鄰居們公認的居家能手,春節期間,她專門向鄰居們傳授了處理剩菜的妙招。寧剩葷菜不剩素菜,因為飯菜反覆加熱易產生有害物質;冰箱容積有限,用盤子盛放剩菜浪費空間,應該準備一些有蓋子的小保鮮盒;吃剩菜也有技巧,熱剩菜時稍微加點材料就能“翻新”,比如剩下的蒸丸子和紅燒肉中加點兒白菜、土豆、粉條,就變成了一盤燴菜。雖然保存剩飯有方法,但最好還是做飯有度,吃多少做多少。昨日,記者從市環衛局瞭解到,春節期間,省城居民生活垃圾中,剩飯、剩菜、禮品包裝等“年貨垃圾”大幅減少,與往年同期相比,減少了大約四成。本報記者袁劍鋒  (原標題:過年吃飯拒絕“剩宴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f92yfglf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